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11-1-9 17:03:06  作者:李昶伟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批现代女性艺术家如何描画自己?女性艺术中的自我形象在近一个世纪中如何演变?2010年12月17日,“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向人们展示了百年女性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1年2月20日。 

女性艺术家关紫兰作品《少女》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从民国到当代76位女性艺术家150余件作品,以“自我画像”为主题词,对20世纪中国女性美术加以梳理和展示。具体以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现代女性艺术家的美术创作为时间上限,以21世纪至今女性美术创作为时间下限,横跨近一个世纪。据此,此次展览中的珍贵藏品来自多家公共美术馆,殊为不易,其中像邱堤的油画《静物菊花》(又名布娃娃)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潘玉良的三件自画像是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民国女性艺术家是一群失踪者”

1929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在这样一次破天荒的艺术大检阅中,人们欣喜地发现了潘玉良、唐蕴玉、王静远、蔡威廉、何香凝等十六位女性艺术家的身影。在这年七月出版的《妇女》杂志上,潘玉良的色粉画,蔡威廉的肖像,以及王静远的雕刻人像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当时的报纸、评论、图像等资料中的女性艺术家,展览学术主持姚玳玫告诉记者,在找史料的过程中,就发现女性艺术家真是太受忽视了。“从民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艺术家实际上在我们整个艺术的主潮流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没有多少人注意她们,她们也很安静,自己做自己的事,在公共空间也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是一群失踪者。”

民国初年开始,学习西画的艺术系学生,必须训练人物写生,包括自画像。人们可见的潘玉良、蔡威廉等人的作品,都有大量自画像存在。“民国时期的女艺术家非常普遍地擅长自画像,”姚玳玫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后个人觉醒的结果,包含着精神性的因素,画自己既是训练技巧的需要,也是表达的需要。

“自画像显现女性自我观看方式”

除民国女性艺术的展陈外,新中国成立60年的女性画像也是另一重要构成。1949年之后,自画像不再被提倡,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图像: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铁姑娘”形象、八九十年代女性的自我凝视及作为历史参与者的叙述、复制的“自我”:卡通时代的女性体验等相关命题也在图像中呈现。喻红《目击成长》、向京《你的身体》等充满女性体验的作品则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描述女性个体的思考。

姚玳玫认为,经由图像可以尽可能客观地呈现百年女性表达的一种状态,告诉人们,每个个体的艺术女性,她们怎样活着,精神情感面貌如何,她们如何摹写自己,将她们的图像放在一起,又会形成怎样的一种有上下文联系的历史链条。

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的朱青生说,“每一个自画像是一个故事的定格,而一个故事则是一部历史的细节……因为在自画像中所显现的女性自我观看的方式,更是我们今天如何利用图像的微妙意味进入历史问题的一个切口。”

来自国际艺术界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id=57898

此条目发表在媒体报道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