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画像:萧淑芳专题

策展人:姚玳玫、吴宁

策展前言:

吴作人画萧淑芳像(油画,48×39.5,1946)

萧淑芳先生(1911—2005)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1911年8月19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广东省中山县。1926-1929 年就学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专门部西洋画系,师从克罗多(法籍)、李超士、彭沛民等学习素描、油画。1929-1930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旁听,习素描、油画。1930-1933 年先后师从汪慎生、汤定之、陈少鹿学中国画,曾登门向齐白石请教笔墨之道。1934-1935年在上海觉民小学教图画、手工、公民国语课。作品《五老峰》、《湖上春》入选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二届全国美展。1937-1939 年赴欧洲游学。在瑞士NewChâtel大学旁听法文,与木刻画家习木刻,举办个人中国画展。在法国巴黎“自由画室”习人体速写。在英国伦敦Slade School选修雕塑和油画。于伦敦举办个人中国画展。在英国出版《中国儿童游戏》画册(英文),并在瑞士再版(德文)。1940 年初回国。在上海培成女中教图画课。1946年在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任幼师科美术教员。1947年6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举办“萧淑芳画展”。之后回北平,被徐悲鸿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兼职副教授。参加北平美术作家协会。1948年与吴作人在北京结婚。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改为中国画系)教水彩和彩墨画课,任副教授、教授,直至1984年退休。2005年12月20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2006年4月15日与吴作人合葬于北京万佛陵园。捐赠基金在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下设“萧淑芳艺术基金”,用于支持华人女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女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史论研究,并颁发“萧淑芳艺术奖”,开展“女性艺术研究计划”。

萧淑芳先生为人豁达、谦和、低调,却有自己丰富厚实的内心世界。她的画作正是她这一世界的徐徐展开。在这一专题里,我们以“自我画像”为主题词,用三个部分:“滑冰:生命的剪影”、“自我与时代:1950年代的自画像”、“一生灿烂:花的自喻”,三组系列作品,配以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照片,展示萧先生多姿多彩的心路历程。以此表达我们对萧先生的深深敬意。

一、“滑冰”:生命的剪影

2003年12月28日,吴作人先生的学生、挚友艾中信先生去世,12月31日,萧慧代表母亲萧淑芳前往艾先生家吊唁,并看望艾先生的夫人、著名演员黎莉莉。黎莉莉对萧慧说:“我第一次见到你母亲的时候,是在冰场看她滑冰。请转告你母亲,让她一直发扬这种‘滑冰的精神’”。“滑冰的精神”是萧淑芳性格的一种写照。

萧淑芳儿时顽皮,是个“假小子”。剃光头,穿男孩衣服,与男孩子一起玩。那时她身体不好,不能有规律地去上学,于是开始学习美术,同时以她狂野的天性,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各种乐趣:荡秋千,骑毛驴,踩单车,滑冰,游泳,打网球,画画……无所不会。

北海溜冰 58×43cm 50年代     北海溜冰(油画) 1935年(美院藏)       北海溜冰(油画) 1954年

1929年1月《良友》画报第34期刊载“北平第一女子中学高材生萧淑芳女士溜冰化装摄影”照片;1930年代初她荣获华北女子滑冰花样冠军;1935年1月《良友》第101期刊载花样滑冰的一组照片;同年她创作油画《北海溜冰》。青春的美好,自我生命永不停步的追求,都包含在滑冰场上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之中,成为她生命最动人的侧面。1950年代许多中央美院的学生,在回忆初次见到萧先生时,都会清晰浮现她在冬天的老美院里滑冰的潇洒英姿。1950年代,萧淑芳接连画了五幅以滑冰为主题的画:油画《北海溜冰》(1954)、油画《北京冬季的什刹海》(1954)、国画稿《北海滑冰》(1956)、水彩《滑冰》(1958)),那里面记录着她的青春故事,她的心绪和梦想。谁能说画面上那位滑冰姑娘,不是画家本人?不是自画像呢?萧淑芳的外孙女吴宁说:“画面中女孩子穿的白色溜冰鞋,就是外婆照着自己的溜冰鞋画的。我印象里到现在我家里还保留着一双外婆的白色溜冰鞋,我曾经在大学时试穿过一次,可惜我的脚比外婆大……”

溜冰系列作品是萧淑芳一生最精彩的生命剪影,一种独一无二的自画像。

二、自我与时代:1950年代的自画像

1950年代是萧淑芳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解放后她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1年随中南区土改工作团赴广东省恩平县参加土改。之后,又参加文化部组织的“炳灵寺石窟堪察团”、“麦积山石窟艺术勘察团”,赴甘肃省永靖、天水诸县,勘察发掘文化遗产,临摹壁画。1954年又赴安徽省佛子岭水库工地写生。创作油画《水库工地儿童》、《北海溜冰》、《儿童玩具展览》;作水彩《丁香花》(中国美术馆收藏)、《大丽花》、《少先队员》、《过队日》等。她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做好教学工作,一方面尝试画出新时代的新形象。

自画像 1953年1月7日 素描    自画像 1953年11月10日 水彩   自画像 1958年 国画

有意思的是,与同时代不少艺术家热衷于创作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不大一样,这个时期萧淑芳的选材多为日常生活小片断,家长里短的画面中蕴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心理内容。她的《少先队员》画戴着红领巾的女儿,《阿姨赛妈妈》画托儿所阿姨对待孩子亲如妈妈的场景,《迎春》画百花丛中一位摘果实的姑娘。尽管换上新生活场景,孩子戴上红领巾,妇女戴着围裙在劳动,人物还是日常生活中为画家所熟悉的那些人物。更有意思的是,在个人主义被铲除,自画像不再被提倡的当时,萧淑芳悄悄地还为自己画自画像!那位戴着矿工帽的女矿工居然是她自己!她在政治化体制的缝隙里依然能找到自己表达的路径,唱颂新生活的画面中蕴含着自我形象和自我心理体验的内容。

三、一生灿烂:花的自喻

萧淑芳先生擅长花卉,油画、水彩、国画,莫不可以敷出一片鲜活灿烂的繁花世界。她喜欢顽强勃发、充满野趣的野花,而不是名贵的花。她的花的世界透明澄澈,不粉饰、做作、取宠,强调的是生命本身的鲜活和美丽。以花自喻,这个花香世界,不正是萧先生一生灿烂的写照?

国画-紫莲  2001年后          水彩-丁香瓶花  1956年       国画-采香归  80年代





展览现场

自我画像: 萧淑芳专题馆展览现场

自我画像: 萧淑芳专题馆展览现场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览现场

此条目发表在最新动态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